大暑養生寶典
大暑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今年的7月22日大暑節氣正式登場。大暑節氣正值“三伏天”里的“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熱的時期,在我國很多地區經常會出現極端的高溫天氣,此時養生保健一定要注意補充體力,解熱防暑。
巧用芳香植物避暑化濕
比如新鮮的藿香葉、薄荷葉、佩蘭等,用來煮湯或熬粥。因為新鮮藿香葉的首要成效是芳香化濁、祛暑解表;薄荷的首要成效是渙散風熱,利咽透疹,舒肝瀉熱,能夠起到較好的作用,夏天以濕熱為主,服用藿香鮮葉保健是可行的,但要留意不能過度,也不能將其作為醫治疾病的辦法。并且藿香和薄荷均不宜久煎,以藿香為例,煮的時刻長了其芳香之氣會不見,就起不到原有效果了,因而最好在粥、湯煲好前的幾分鐘才放入。
多飲溫水益避暑
水是人體內非常重要、不行缺少的健身益壽之物。水約占人體分量的百分之七十左右,傳統避暑的養生辦法非常推崇飲用白開水。需要提示的是,為了解渴有人一次性飲水過多,殊不知這樣會添加心臟擔負,使血液濃度快速降低,乃至呈現心慌、氣短、出虛汗等表象。所以渴極了也應先喝少量的水,停一會再喝。
藥食同粥補氣清暑
大暑氣候熾熱,能夠用粥來補養身體。李時珍認為,“粥與腸胃相得,最為飲食之妙”。 在大暑節氣,典型的“度暑粥”可以選擇綠豆百合粥、西瓜翠衣粥、薏米小豆粥,這些食材都具有補氣清暑、健脾養胃的成效,能夠幫忙人們安度盛夏。
避暑切莫動“肝火”
大暑時節高溫熾熱,易動“肝火”,常常會呈現莫名的心煩意亂、萎靡不振、胃口不振等,也被稱為“心境中暑”。“心境中暑”對夏天養生和身心健康損害很大,特別是年老體弱者,因為心境煩躁時會構成心肌缺血、心律反常和血壓升高,乃至還會引發猝死。有心腦血管疾病的人一定要防止生氣、著急等極端心境,應盡量做到“心靜自然涼”。
“桑拿天”健身宜散步
此時健身首先要避開 “桑拿天”,悶熱天氣盡量少出門、少活動,即便出門也不能長時刻暴露在露天環境中。為了讓體內的濕氣散發出來,應盡量在早晚溫度涼爽時進行散步等強度不大的活動。
注意事項:
1、不要涼水洗腳。腳上的感覺神經末梢受涼水刺激容易誘發肢端運動痙攣關節炎和風濕病。
2、夏季房間空調的最佳溫度25°C-28°C,每隔2小時要通風換氣。
3、夏季飲食五佳。最佳調味品是食醋,最佳蔬菜是苦味菜,最佳湯肴是番茄湯,最佳肉食是鴨肉,最佳飲料是熱茶。
劉俊宏康復中心副主任 副主任醫師畢業于河南中醫學院針推系。
擅長:針、灸、罐相結合治療各種痛癥,如頸、肩、腰、腿痛,偏頭痛,風濕痹癥等;癱癥:如中風偏癱面癱;臨床各科雜病:胃腸病、失眠、眩暈、中醫減肥、痛經、小兒疳積、更年期綜合征及亞健康的治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