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子宮頸健康宣傳月】一堂宮頸健康的“內外兼修”課
宮頸疾病指宮頸發生的各種病變,包括炎癥、損傷、癌前病變及腫瘤等等,是女性最常見的疾病之一。常表現為陰道分泌物的異常、陰道出血、陰道排液、下腹或腰骶部墜脹、泌尿系癥狀、不孕癥等等。早期發現并干預宮頸疾病,對于改善預后有重要作用。
1. 宮頸炎:常于宮頸或其拭子標本上見到膿性或黏膿分泌物和或觸血陽性,性行為是其主要危險因素。其幾乎與所有妊娠相關的不良結局密切相關,嚴重影響兒童及婦女生殖健康。臨床上常行白帶常規及病原體檢查進行確診。急性主要選擇抗菌藥物經驗性治療,慢性可采用局部治療,妊娠與非妊娠女性的診治方法相同。
2.宮頸贅生物:包括子宮頸息肉和尖銳濕疣等,一般為良性但有癌變風險,前者的常見治療方式為手術,妊娠期行手術治療一般在孕4-6月相對安全,切除組織常送病理檢查;后者則為HPV感染所致的性傳播疾病,具有明顯傳染性,需及時治療,伴侶同治,建議積極治療后再計劃妊娠。
3.子宮頸上皮內病變:HPV感染是其主要原因,與子宮頸浸潤癌密切相關。大部分低級別鱗狀上皮內病變可自然消退,但高級別具有癌變潛能,可通過宮頸細胞學+HPV檢查、陰道鏡檢查、子宮頸活檢早期發現,前者需規律隨訪,后者進行子宮頸錐切術或子宮頸電環切術。妊娠期手術治療的唯一指征是高度懷疑子宮頸浸潤癌,術前應進行充分評估。對其進行篩查并嚴格管理是早期發現癌前病變及子宮頸癌的有效措施。
4.宮頸腫瘤:包括宮頸良性腫瘤和惡性腫瘤。子宮頸平滑肌瘤為常見的宮頸良性腫瘤,常無明顯癥狀。子宮頸癌主要為高危型HPV持續感染所致,是我國最常見的婦科惡性腫瘤,早期常無明顯癥狀和體征,隨病變進展可出現陰道流血、排液,晚期根據癌灶累及范圍可出現不同程度的繼發癥狀。臨床上常結合病情制定可能包括手術、放療、化療、靶向治療和免疫治療等多種治療手段的綜合治療方案,有效地控制病情,并降低復發和轉移的風險。如不考慮繼續妊娠,與非妊娠期處理相同;反之多采用個體化處理原則。
5.多數HPV感染為一過性,部分表現為慢性感染,感染HPV≠罹患宮頸癌。宮頸病變進展較緩慢,從HPV感染發展到癌前病變再到宮頸浸潤癌,一般需要5-10年左右的時間。且接種HPV疫苗后,女性罹患宮頸癌的風險將大幅下降。
6.宮頸細胞學檢查是宮頸上皮內病變及早期子宮頸癌篩查的基本方法,常與HPV檢測聯合應用。若篩查發現異常建議行陰道鏡檢查。組織病理學檢查是確診宮頸上皮內病變及宮頸癌的可靠方法。妊娠與非妊娠女性均推薦使用上述程序進行篩查與確診。
8.提倡有過性生活的女性即使已接種HPV疫苗也應定期做宮頸篩查,適齡女性接種HPV疫苗,妊娠期間避免接種。有宮頸癌發生高危因素的女性,建議在性生活開始后1年內進行篩查,并適當縮短篩查間隔;25~64歲女性:采用每5年1次的HPV核酸檢測或聯合篩查或每3年1次細胞學檢查;篩查終止年齡:10年內有連續2次的HPV篩查或聯合篩查,或連續3次細胞學篩查,且最近一次篩查在5年內,結果均正常,且無HPV相關疾病治療史等高危因素,65歲可終止篩查。
總之,宮頸健康是女性健康的重要組成部分,時刻關注身體變化、定期婦科檢查,對自己的健康才能有所了解,守護自己的健康與幸福。
河南省衛生健康委宣傳處指導
供稿專家:河南省健康科普專家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常 蕾
審核專家:河南省健康科普專家鄭州大學第三附屬醫院劉芙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