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重癥床旁超聲技術 ?醫?之“眼”,看得?的“聽診器”
近年來,隨著重癥超聲的快速發展,其已覆蓋重癥醫學領域的各個方面,協助重癥醫師管理重癥患者,極大的提高了臨床診治效率。
2013年,北京協和醫院聯合世界重癥超聲聯盟(WINFOCUS)在國內開展重癥超聲培訓,并與國內多家知名醫院聯合成立了中國重癥超聲研究組(CCUSG),一起致力于重癥超聲的推廣與應用。近日,我院重癥醫學科在劉良麗副主任醫師的帶領下積極開展重癥超聲診療技術。
重癥超聲被譽為“看得見的聽診器”,在重癥醫學科應用越來越?泛。它是由重癥醫護?員操作,在重癥醫學理論指導下,運用超聲技術,針對重癥患者,以問題為導向的、多目標整合的動態評估過程,是確定重癥治療,尤其是血流動力學治療方向及調整精細治療的手段。重癥超聲以評估臟器及系統的病理生理改變和病因學為核心,以重癥醫學診療思路整合上述臨床信息,床旁實現即時診斷和滴定治療、評估療效以改善患者病情。
應用舉例如下:
圖1:?流動?學監測:下腔靜脈寬?,達2.2cm,?明顯呼吸變異度,提示?容量狀態(操作者:劉良麗)
圖2:?流動?學監測:左室VTI測量與?輸出量計算(操作者:劉良麗)
圖3:視神經鞘直徑ONSD:評估顱腦?腫(操作者:吳威)
圖4:?腦中動脈(MCA)?流速:評估腦?流(操作者:吳威)
圖5:引導?管穿刺:右側頸內靜脈置管術(操作者:劉良麗)
重癥超聲因其直觀、快捷、準確等特點,已經被國外發達國家和地區的ICU、麻醉和急診等科室作為重癥病?監測和評估的常規工具而廣泛應用,引領著臨床治療進?可視化時代。超聲具有動態、實時、可重復、無創、無輻射等優點,不僅可以用于病情的診斷和評估,還可以對多個器官,多個環節進行動態監測,得到?些其他監測?段不能得到的重要監測和評估數據,為重癥病?的治療調整提供及時、準確的指導,從而為重癥救治贏得更多的時間。
以此為契機,我院重癥醫學科將持續提升重癥超聲質量水平,通過可視化定性、定量評估,確定目標導向性的治療、護理策略,使急危重癥患者的救治更加循證化、標準化、規范化,為急危重癥患者的救治打開新的通道和?命的希望之門,從而不斷提升診療?平和服務能?,更好地為?民健康保駕護航!
文字:重癥醫學科一病區 楊幸
圖片:重癥醫學科一病區 劉良麗、楊幸
編輯:楊晨曦
責編:趙文博
審核:黎倩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