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暑8.22】處暑養生重三防 衣食住行保健康
處暑是二十四節氣里的第十四個節氣,秋季的第二個節氣,也是反映氣溫變化的一個節氣。它的到來預示著炎熱的夏天即將結束。《七修類稿》有記載:“處,止也,暑氣至此而止矣。”古人有“處暑寒來”一說,夏天的暑氣開始逐漸消退,但天氣還未真正變涼,人們還會感受到“秋老虎”的余威。
那么,處暑時節怎么養生?我們需要注意哪些事項呢?處暑養生首先要重視“三防”:
1、防秋乏
出伏之后一直到處暑節氣,是天氣由熱轉涼的交替時期,自然界的陽氣由疏泄趨向收斂,人體內陰陽之氣的盛衰也隨之轉換,且經過晝長夜短炎熱的盛夏,很多人都有睡眠不足的現象,尤其是老年人。因此我們要及時改變作息規律,減少晚睡。午睡也是處暑時的養生之道,有利于緩解秋乏。
2、防秋燥
處暑時節,氣候逐漸干燥,燥邪易灼傷肺津,此時飲食宜多食用具有養陰潤肺作用的食物,防止燥邪傷害人體陰液。
3、防霉菌
處暑以后,氣溫下降,雨水增多,給霉菌創造了適宜的繁殖條件。三伏天時,空調大開,室內通風次數少,容易滋生微生物。因此處暑以后,應經常開窗使空氣流動。
處暑時節,如何防病保健呢?我們需從日常的衣、食、住、行做起。
1、衣:適時增減
處暑時節,天氣剛剛轉涼,但暑氣尚未完全消散,可適當“秋凍”以激發人體防御機能。一般著裝以感到涼爽,不覺寒冷為準,要注意臍部保暖,女性不穿或少穿露臍裝。處暑節氣氣溫不穩定,白天仍舊高溫,入夜后轉涼,晝夜溫差大,因此要隨溫度變化增減衣物。
2、食:滋陰潤肺
處暑時節,氣候干燥,飲食上宜多食具有滋陰潤燥、收斂肺氣作用的食物,如銀耳、玉米、百合、蓮子等食物;同時要少食花椒、辣椒、大料、桂皮之類辛熱香燥食物。適量增加優質蛋白質的攝入,如雞蛋、瘦肉、魚及豆制品等。多吃水果、多喝水有利于提神醒腦,多吃富含維生素的蔬菜和水果,如西紅柿、葡萄、土豆、梨,有生津潤燥、清熱通便的功效,對改善燥氣具有不錯功效。
3、住:早睡早起
處暑以后,夜間氣溫較低,甚至有涼意,應在晚上10點前入睡,并保證早睡早起,防止上班、上學犯困。“早臥”可調養人體中的陽氣,“早起”可使肺氣得以舒展,防止收斂太多。具體來說,每個人應比平時增加1小時睡眠為好。如果白天覺得困倦,中午仍可延續夏季的午睡習慣,以半小時到一個小時為宜。睡覺應關好門窗,用薄被覆蓋腹部,防止夜間涼氣使脾胃受涼。
4、行:適度鍛煉
處暑以后,根據自己的體質,早晚可進行適當運動鍛煉,如慢跑、登山、郊游等戶外運動,但運動不要過于激烈,做好準備活動,避免傷筋。鍛煉的項目以慢跑、做操、打拳、散步為宜,避免鍛煉強度過大,傷到陽氣。
伸懶腰也可緩解秋乏,特別是下午,工作學習時間長了,感到特別疲乏,這時候伸個懶腰,馬上就會全身舒展。
處暑養生應重點防“秋乏”“秋燥”“霉菌”,可從飲食著手調理,加之健康的睡眠習慣,輔之以適度的運動、適時添衣,可收獲不錯的養生效果。
河南省衛生健康委宣傳處指導
供稿專家:新鄉市健康科普專家新鄉醫學院第三附屬醫院張蕊
審核專家:河南省健康科普專家新鄉醫學院第三附屬醫院婁政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