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識障礙促醒之多感官刺激--味覺刺激篇
感覺刺激促醒起源于20世紀50年代早期,是指應用視、聽、嗅、味覺和觸覺中的一種或全部進行系統刺激。感覺刺激法就是以達到個體閾值的密集而頻繁的刺激(由聽、視、觸、味、嗅、運動覺組成),來增加覺醒和覺知程度并引出有意義的行為反應。
感覺刺激療法作為一種有效地促醒治療方法日益受到人們的關注,今天就讓我們來了解一下味覺刺激吧:
味覺是由食物進入口腔刺激味覺器官化學感受系統,再通過負責收集與傳遞信息的神經感受系統將其傳遞至大腦味覺中樞進行分析而產生。
舌頭的不同部位對不同味覺刺激敏感程度不同,如舌尖對咸味較敏感,舌頭靠腮兩側對酸味較敏感,舌前部對甜味較敏感,而舌根部對辣、苦味較為敏感。有研究將60例重度顱腦損傷昏迷患者隨機分組,將維生素C片溶于水滴入干預組患者舌頭兩側,結果發現干預組GCS評分優于對照組,表明味覺刺激有助于改善患者臨床癥狀,有較好的促醒作用。
常用的方法
1.咸味
物品:鹽水
方法:用棉簽少量蘸取鹽水涂在病人的舌尖或者舌根處。
頻率:每天刺激一次。
2. 酸味
物品:檸檬汁、醋
方法:用棉簽少量蘸取檸檬汁或醋涂在病人的舌邊處。
頻率:每天刺激一次。
3. 苦味
物品:苦瓜汁
方法:用棉簽少量蘸取苦瓜汁涂在病人的舌根處。
頻率:每天刺激一次。
4. 甜味
物品:糖水
方法:用棉簽少量蘸取甜水涂在病人的舌尖處。
頻率:每天刺激一次。
以上操作方法,需專業人員進行操作,如家屬操作必須由專業人員培訓后或專業人員在場再進行。在操作期間嚴格控制使用量,避免患者誤吸入肺。
操作時需要注意
1.味覺是一種快適應感受器,長時間受某種味覺刺激時,對其味覺敏感度可降低。可選用不同味道的食物交替刺激。日常操作中,可用醋、檸檬汁、芥末油、醬油、紅辣椒和鹽等物質作為味覺刺激治療劑。
2.對于氣管切開的患者,則多使用一些易揮發的液體刺激劑,避免出現嗆咳誤吸等意外事件。
3.味覺刺激治療時,最好采取直立坐位,多與嗅覺刺激治療同步進行,并結合吞咽功能訓練,每日保持2~3次,連續訓練1個月以上。
4.對嘴和口周進行刺激,如果患者出現對刺激厥起和閉合嘴巴、逃避刺激的情況,可以逐漸增加刺激,降低防御反應,提高覺醒水平。
5.治療時機選擇在患者一天中精神狀態最好的時候,生命體征必須平穩,治療中注意檢測患者生命體征和面部表情的變化,若有不適或生命體征變化,及時停止。
參考文獻
王伊娜,余慧敏,徐菊玲.顱腦損傷昏迷患者促醒治療方法的研究現狀[J].現代養生,2023,23(03):168-172.
孫奉輝,李淑娟,秦偉等.感覺刺激療法在昏迷促醒治療中的應用[J].中國卒中雜志,2009,4(12):997-1000.
余丹,崔璐璐,齊江彤等.感覺刺激對意識障礙患者促醒的臨床研究[J].武警醫學,2012,23(08):715-718.DOI:10.14010/j.cnki.wjyx.2012.08.037
魏露露.刺激性康復護理對腦損傷昏迷患者的促醒方法[J].哈爾濱醫藥,2013,33(02):156-157.
作者簡介
李丹,本科學歷,主管護師,中國中醫藥研究促進會康復護理分會常務委員,周口市康復醫學會常務理事。主要從事中風、脊髓損傷、骨傷病常見功能障礙的中西醫結合康復護理。研究方向為吞咽障礙康復、神經源性膀胱和神經源性直腸的康復。開展經口至食管管飼喂養法技術。曾在鄭大一附院進修傷口造口專科護士,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進修學習。發表論文2篇。獲得周口市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1項,發明專利1項,河南省崗位技能競賽二等獎,周口市崗位技能競賽一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