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1.6】優者的生活方式常“悠著” ——寒冬來襲,打響心血管“保衛戰”!
在寒冬季節,血管容易收縮,會使血管變得更細,血流緩慢,血黏度增高,動脈粥樣斑塊易于破裂,從而誘發心血管事件。據有效數據統計顯示:每年的12月至次年3月是心血管病發病高峰期,發病數明顯高于其他月份,冬季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較夏季增高50%,而死亡率較夏季增高33%。以心肌梗死為例,有研究發現,冬季平均氣溫每降低1℃,心肌梗死的發生率將增加2.2%。
“我身體一向倍兒棒”——這是40年煙酒齡陳大爺的口頭禪。近日陳大爺在早晨起床后,用力大便后突感胸悶、胸痛不適,繼而滿頭大汗,這種不舒服癥狀持續了30分鐘仍未緩解,在家人幫助下火速達到醫院,醫生診斷為“急性心肌梗死”,緊急做了冠脈造影,在冠脈放入支架1枚。陳大爺的事情也提醒我們,定期測量血壓、血脂、血糖,了解自身情況狀況,注意預防心血管疾病帶來的健康隱患。除此之外,我們還要做到哪些來遠離冬季心血管疾病?
1、起床“悠著”點,不要起床太快。
冬天天氣寒冷,是心梗、中風等心腦急癥的高發期。受人體生物鐘的影響,早上6-10點,是血壓的“高峰時刻”,約有40%心肌梗死、29%心臟性猝死在此時發生。此外,冬天氣溫低,血管更容易處于應激狀態,迅速起床,可能出現頭暈、心悸、體位性低血壓,甚至引發心血管意外。尤其是高血壓、糖尿病患者,更要注意避免起床太快。
建議:早上睡醒后,應該“賴床”3分鐘,這期間多做深呼吸和伸展運動,讓關節得到充分的活動,然后在床上靜坐2分鐘再下床活動。這5分鐘不僅可以給血管和心臟一個緩沖時間,還可以增強四肢的靈活性,提高面對突發情況的反應速度,防止受傷。
2、排便“悠著”點,不要太用力。
有一些人存在高血壓、動脈硬化等情況,血管的彈性較差,不能承受太大壓力。大便時屏氣用力,有誘使血管破裂出血的可能。
建議:排便時不要玩手機,盡量將排便時間控制在在2-3分鐘內,最長不宜超過5分鐘。如果有便秘問題,也不可排便太過用力。便秘患者可以培養每天定時排便的習慣。
3、喝水“悠著”點,不要大口灌水。
冬天氣候干燥,醒來后經常口干舌燥,為了緩解狀況,很多人通常會一口氣喝下很多水。但是一口喝太多水,會造成心臟負荷過大,對心臟不好的人來說,還可能引發呼吸困難、心悸等不適。
建議:睡醒后可以先喝一小杯水,200~300毫升即可,不要一次性補充大量水(大于500毫升的水)。喝水時,正確的方法是,把一口水含在嘴里,分幾次徐徐咽下。
4、晨練“悠著”點,不要劇烈運動。
清晨氣溫過低,會刺激交感神經興奮,使血管收縮加強,造成血壓波動,引起心腦血管疾病突發,對老人來說更是如此。
建議:冬天最好將晨練改到下午較暖和的時間。運動前要充分熱身,熱身時間一般不少于10分鐘。不宜選激烈的運動項目,運動的強度不宜過大,運動至微微出汗即可,不建議出大汗。運動時要注意循序漸進,不宜做鼓勁憋氣、蹲下起立、劇烈用力的動作。
5、吃早餐“悠著”點,不要吃太飽。
經過一晚的消化,食物已經消耗殆盡,早上血糖指數較低,如果不吃早餐,機體就會動用儲存的肌糖原和肝糖原,這樣對肌肉和肝臟會產生負擔。但早餐也不能吃得過飽,如果是冠心病患者,飽餐后,大量血液會跑到胃腸去“支援”消化,容易誘發心梗。
建議:即使起床晚了,也應該吃早餐。如果離午餐還有2-3小時,一般選擇容易消化的食物,但種類盡可能豐富,可以吃點清淡食物。早餐時間最好安排在7-8點,此時人的食欲最旺盛。吃到七八分飽即可,也就是胃里感覺滿了,但再吃幾口也不痛苦的狀態。
嚴冬來臨,寒意漸濃,健康生活,保護心腦血管,遠離心肌梗死和腦卒中!
河南省衛生健康委宣傳處指導
供稿專家:河南省健康科普專家河南省胸科醫院黃瓊
審核專家:河南省健康科普專家鄭州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張麗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