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養生半月談】九種體質養生之痰濕體質
你是否感覺到了自己體形肥胖,腹部肥滿,胸悶,痰多,容易困倦,身重不爽,喜食肥甘醇酒,舌體胖大,苔滑膩;你的鼾聲是否越來越響了,但自己聽不到,是否發現早晨起來時,總有一口痰黏在嗓子眼兒里,從不缺席。有時走在路上痰一下子就涌上來了,貼身的衣服明明是剛買的,即使是棉含萊卡,又透氣又吸汗,可你卻只覺得身上時時像打過了一場球,汗糊著一般難受,每天剛吃過早飯又有困倦之意了。
早晨七點至九點,氣血的周身循行正經過胃經,九點至十一點,則居脾經。脾胃不足的癥狀,在這個敏感的時刻很容易顯現出來。濕困脾土,便覺身體沉重,慵懶無力;痰蒙清陽,便覺心意疲憊,精力難聚。如同一個陰霾彌漫的早晨,霧氣籠罩,太陽也隱隱失色。這是你的脾陽是為“濕”所困,為“痰”所蒙了。這些都是痰濕體質的表現。
人在35歲以后會逐漸變胖,雅稱“發?!?,實際上這“?!边€是要質疑一下的。為什么35歲后會普遍出現這樣的現象呢?是不是身體即將失調發出的信號呢?
35歲以后,你的運動量和代謝功能跟35歲以前是不一樣的,運動量減少,代謝調節能力降低,再加上膳食結構不合理,必然容易發胖。盡管現代醫學量化了診斷標準,講肥胖的時候,結合身高用公式標準把體重算出來,你超過了多少?是中度肥胖還是重度肥胖?看得很清楚。但在治療方面,確實沒有好辦法。全世界的醫學都在研究肥胖,美國研究了很多新藥,但是有沒有一種很有效呢?他們有沒有找到肥胖的原因?所以治療上以減法為主,減肥,人為地增加運動量,少吃喝,多排泄。為什么沒解決肥胖問題?那么多的胖人都在減肥,為什么老是反彈?
而我們都會留意到:胖,為什么有人胖在小腹上?有人胖在身體的各個部位?有沒有一個醫生能清楚地告訴你:你這個肥胖與他的肥胖不同,你叫做痰濕肥胖,他叫做陽虛肥胖。
肚子大的“胖”人,多數是脾氣運化功能衰弱導致的營養物質“堆積”。中醫治療肥胖的時候有個理論叫做“津液不歸正化”,就是說飲食所得的營養物質正常轉化的時候可以變成津液,可是當脾氣運化功能不強時,不能歸于正常的轉化,那就變成濕、瘀、痰,在體內堆積。而痰濕體質的一個重要的表現就是大腹便便,說明這個胖不同于其他肥胖。
《黃帝內經》已經把肥胖的人分為3種,分別是脂人,膏人,肉人。膏人,就是肚子很大的胖人,不僅胖,關鍵是肚子特別大。大肚子的歷史人物應該是董卓了,據說董卓死后,被暴尸東市,守尸吏把點燃的捻子插入董卓的肚臍眼中,點起天燈。因為董卓肥胖脂厚,“光明達曙,如是積日”,燈火著了好幾天才熄。
如果這個人僅僅是胖,肚子并沒有凸顯出來,我們就不認為他是痰濕體質,治療也有所不同。
脂人,也是肥胖的一種,但四肢肌肉很勻稱,脂肪多,肉很松軟,走起路來富有彈性。皮肉緊湊,說明氣血很充盛,人體的肌理致密,彈性很好。肉人,是指肌肉很結實,沒有什么脂肪堆積,體格健壯的人。像我們平常說20多歲的精壯小伙子,一身的腱子肉,透著一股陽剛與活力。在很多小說中,肉人也成了男子漢大丈夫的標準配置,項羽、張飛、魯智深,聲高氣粗,渾身是勁,這樣的人就是肉人。
痰濕體質多因寒濕侵襲、飲食不節,喜食肥甘醇酒,先天稟賦、年老久病、缺乏運動而發病,常隨痰濕留滯部位不同而出現不同的癥狀,發病傾向:易患消渴、中風、胸痹等,現代醫學的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壓、高尿酸血癥、脂肪肝等疾病都可以是痰濕體質的一個未來的發展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