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好脾胃,百病不生
中醫認為:“脾胃是后天之本”,并有“內傷脾胃,百病由生”一說。因此養生應該先以脾胃為先,通過中醫穴位按摩和艾灸來調節脾胃,可以促進血液的循環疏通經絡,可有效調節脾胃問題。
01
點按中脘穴
中脘穴位于前正中線任脈上,肚臍上4寸,為足陽明胃經的募穴,是胃經經氣結聚之處。點按該穴能夠促進經氣運行,調節胃腸的功能。用手指點按或揉按中脘穴,每次2~3分鐘,至局部產生發熱感。
02
揉按心窩
心窩指中脘穴以上,胸骨以下的部位,是胃在體表的對應區,用手掌以順時針及逆時針方向各揉36圈以上,使局部感到溫暖、舒暢,可調節中焦氣機,通暢胃氣。如果進食過多,脾胃運化功能失司,胃脘部悶脹不適,可由心窩處開始重復由上至下推按的手法,注意不要由下至上推按。
03
推按兩肋
將兩只手的手掌放在身體兩側,然后由乳房下緣向下推按至側腰部,以局部發熱為準。經常推按兩脅可以疏肝解郁、健脾和胃、調暢氣機,預防疾病的發生。
04
艾灸神闕穴
古人曰:“艾灸神闕,萬病自滅”。中醫認為,臍中是一個具有治病作用的重要穴位,名叫“神闕”。經常艾灸神闕穴,能溫通元陽,復蘇固脫,具有良好的養生保健作用。實驗研究也證明:通過藥熨、艾灸等刺激,有助于調節人體神經系統及內分泌活動,尤其是能顯著提高人體免疫功能,從而能起到扶正祛病、益壽延年之作用。
05
艾灸中脘穴
用艾條灸中脘穴10~15分鐘,或用艾罐灸20~30分鐘,每日1次。中脘穴具有調補胃氣、化濕和中、降逆止嘔的作用,灸療可改善胃腸疾患。
06
艾灸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是常用的養生保健穴位,位于外膝眼下3寸,脛骨前緣外側一橫指處。用艾條灸10~15分鐘或艾罐20~30分鐘,每日1次。民間即有諺語“艾灸足三里,勝吃老母雞”之說。《針灸真髓》曰:“三里養先后天之氣,灸三里可使元氣不衰,故稱長壽之灸”。經常艾灸該穴,具有補益脾胃、扶正培元、調和氣血、祛邪防病之功效。
以上幾種方法可以很好的調節脾胃,能夠改善脾胃功能,可以改善脾胃虛弱的狀況,脾胃不好通常會有身體多種不適,脾胃不好的人會感覺到胸悶氣短,經常會有身體不適的情況,所以最好通過中醫穴位來調理脾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