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種體質養生之平和體質養生原則
平和質是指陰陽平和,臟腑氣血功能正常,先天稟賦良好,后天調養得當之人,對四時寒暑及地理環境適應能力強,患病少。以體態適中、面色紅潤、精力充沛、臟腑功能狀態強健壯實為主要特征的一種體質狀態。這類體質的人養生原則為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做到不偏不倚,內洽,適中。
膳食平衡 五味調和
飲食調養的第一原則是膳食平衡,要求食物多樣化。在平衡膳食的基礎上,平和質者的飲食調養,應力求五味調和,不可偏食,并根據不同的季節選擇適宜的飲食,五味各有所歸之臟,想要體質保持陰陽平衡、氣血充盛、臟腑協調,必須均衡地攝入五味。而長期偏嗜五味中的某一味或某幾味,則會使臟腑功能失調。
春溫、夏熱、秋涼、冬寒的氣候特征,會影響人體內部的陰陽消長、臟腑活動及氣血流注狀況。平和質的人應當在順應四時,因時制宜原則的指導下,對四時進補分別制定不同的方法,即"四時調補"法。春宜升補,夏宜清補,長夏宜淡補,秋宜平補,冬宜溫補。
精神平和 心胸豁達
平和體質的人,精神狀態積極樂觀、精力充沛,這得益于臟腑氣血的充足與陰陽的調和。中醫理論認為,喜怒憂思悲恐驚,各對應一個臟腑,怒傷肝,思傷脾,悲傷肺,喜傷心,驚恐傷腎,很敏感的人,老是有劇烈的情緒,那就傷內臟,時間久了,臟腑功能失調,形態結構發生變化,腫瘤、血壓高、動脈硬化都來了。遇怒不怒,遇悲不悲,遇恐不恐,遇驚不驚,不妄憂思是一種理想境界,需要長期努力,要根據不同年齡時期的性格特點逐步磨煉而成,中醫養生無非就是養形和養神兩方面,其中養神放在第一位。神調不好的話,內臟是不得安靜的,所以很多花很多時間去鍛煉,但是不注意自己的性格修為,那一切的努力都是會付諸東流。
生活規律 順應自然
養生應根據四季的陰陽變化而調整,生活起居應順應一年四季氣候特點,保證充足睡眠,四季的作息時間應根據季節陰陽相互關系的不同而有所區別,“春夏養陽”則春天宜早睡早起,夏天宜晚睡早起,因夏天晝長夜短故要適當午睡;“秋冬養陰”則秋天宜早睡早起,冬天宜早睡晚起。只有睡臥順應四時,人體內的生物鐘與自然界的四季、晝夜等規律相符,順應自然界的規律安排作息,有利于機體的健康。
運動鍛煉 持之以恒
長期堅持體育鍛煉可以調理氣機、增強體質、舒暢情志,建議多進行有氧運動,健步走、慢跑、滑冰、游泳、騎自行車、打太極拳、八段錦、五禽戲、跳健身舞、做韻律操等等;這些運動不僅能夠很好的起到消耗體內脂肪的目的,而且還簡單易行;要求每次鍛煉的時間不少于1小時,每周堅持3到5次。這種鍛煉,氧氣能充分酵解體內的糖分,還可消耗體內脂肪,增強和改善心肺功能,預防骨質疏松,調節心理和精神狀態,應成為健身的主要運動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