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針療法之慢性胃炎
門診最近接診一位胃痛的患者,患者述1個月前出現胃脘部脹痛,打嗝,老覺得吃東西到心口下面堵著,在老家醫院就診,胃鏡檢查顯示:慢性淺表性胃炎。喝中藥一段時間,效果不好,于是在朋友介紹下來到我科進行治療。
通過患肌查體發現,患者左側腹直肌中上段、左側腹斜肌、雙側豎脊肌中下段處于緊張繃緊狀態,符合浮針療法的適應癥。經與患者溝通,采取浮針治療。通過對患肌的掃散和再灌注運動,出針后,患者明顯感覺,心口下輕松許多。二診時,胃脘部脹痛有緩解,噯氣次數也有所減少。
慢性胃炎是一種常見的消化系統疾病,以胃黏膜非特異性炎癥反應為主要特征。臨床主要表現為胃部疼痛和飽脹感,尤其在飯后癥狀加重,而空腹時比較舒適。每次進食量雖不多,卻覺得過飽而不適,常伴有噯氣、反酸、燒心、惡心嘔吐、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現象。胃炎患者的胃黏膜表面,乃至胃平滑肌和腺體,常常處于缺少血液供應的狀態,這種情況下很難得到充分修復和再生。
浮針療法是針灸的一種方法,是一種現代新型的針灸方法,自1996年符仲華博士發明到現在,已經有20多年的歷史,浮針是在繼承傳統針灸的基礎上,結合現代醫學的肌筋膜理論及功能解剖所發明的。
浮針由針芯、軟管和保護套管組成。其中針芯由不銹鋼針和硬塑料的芯座組成。軟套管具有足夠的柔軟度,能長時間留置于皮下,避免刺傷血管以及臟器。
有文獻研究表明[1],浮針通過處理腹部骨骼肌,可以使該區域的供血增加,在血液供給充分的情況下,可以促進胃黏膜修復,改善慢性胃炎的癥狀。
胃病講究“三分治,七分養”。除了使用常規治療外,我們還應注意以下幾點:
1.飲食要有規律,不暴飲暴食。2.少吃或不吃生冷及刺激性食物,如酒、冷飲、辣椒、油炸食物,夏季西瓜不宜多吃。3.應吃些易于消化吸收的食物,對一些易產生胃酸,引起胃腸脹氣不易消化的食物要少吃,或不吃。4.平時要注意保暖,尤其是腹部應注意不要受涼。5.應注意保持情志舒暢,保持心情愉快。
[1]浮針醫學綱要[M]. 人民衛生出版社,符仲華,2016
文字:劉應龍
編輯:楊晨曦
責編:黎倩平
審核:孫 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