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心向黨】不忘初心,砥礪前行,做好新時代的中醫人——學習習近平總書記5月10日重要講話精神感悟
2022年5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人生萬事須自為,跬步江山即寥廓。”追求進步,是青年最寶貴的特質,也是黨和人民最殷切的希望。習總書記在講話中要求廣大青年要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帶頭立足崗位、創先爭優,無私奉獻,努力成為行業骨干、青年先鋒。聯想入職以來的工作經歷,我感觸良多。
我有一個問題想問大家:這個世界上誰最快樂?答案也許很多,各有各的不同。一家報社曾就此做過一次有獎征文,其最佳答案有三:一是歷經風險開刀后,終于挽救了危重患者生命的醫生;二是忙碌了一天,為嬰兒洗澡的媽媽;三是作品剛完成,自己吹著口哨欣賞的藝術家。我為這一答案感動,我是一個醫生,醫生平凡工作中的艱辛和喜悅能為人們所理解,我覺得很欣慰。
醫生,不是神,不是救世主,也不是萬能的,但卻是病人的希望。再年輕的醫生,病人也肯向我們傾吐一切;再普通的醫生,在病人眼里也是圣賢,認為我們可以解除一切病痛。因此,有時覺得做醫生真不容易,為了不愧對那一雙雙信賴的目光,我們必須不忘初心使命,學習再學習、努力再努力!
今年是我參加工作的第五年,我從一名稚嫩的小醫生成長為現在的主治醫師,五年的臨床工作中我認識到了現代醫學的精準與完善,更深刻體會到了中醫學的博大與精深。
我依舊清晰記得,那位“反復高熱半個月”的阿姨入院時的情景,因為每天高熱39℃以上沒有找到病因,多次應用退熱藥物出現了藥物性的肝損傷,患者和家屬都萬分焦急,由縣醫院轉至我院,入院后,我們完善了相關檢查,依舊沒有找到發熱的病因,于是結合患者癥狀、舌苔、脈象,決定給以中藥治療為主,西醫給以補液營養支持治療,最后患者服用“大青龍湯”兩劑汗出熱退,病愈出 院。作為一名中醫人,此時的我感到十分自豪。
還有一位“反復咳嗽1年”的女性患者,因為每次咳嗽都會出現小便失禁、漏尿,她不敢出門,長期穿紙尿褲,經過反復檢查、藥物治療都不見好轉,來到我院,當時,我一下就想到了《黃帝內經》中關于“咳嗽”的記載,“五臟六腑皆令人咳,非獨肺也”、“腎咳不已,膀胱受之,膀胱咳狀,咳而遺溺”、“臟咳針其俞,腑咳針其合”,于是我決定給以中藥聯合針灸治療,經過一周的治療,患者咳嗽漏尿的癥狀完全消失,咳嗽也明顯好轉。她露出了久違的笑容,再也不用因那難以啟齒的原因不敢出門了。
2021年11月,我市扶溝縣突然爆發新冠肺炎疫情,做為一名肺病科醫生,我第一時間報名參加了抗疫工作,工作期間我深刻地體會到了人與人之間的互愛、互助、真誠與善良;也再一次被古人的智慧所折服,一位采樣點的大叔,因為超負荷的工作,睡眠嚴重不足,早起受涼,患上了急性喉炎,突然失音,一聲也說不出來了,我看過舌脈,給他手指的少商穴放了血,讓他喝了一袋防疫中藥,第二天早上他就打來電話說好多了,表示感謝。
這樣的案例太多太多。然而,人體是復雜的,疾病是變化多端的,很少有人按著書本去生病,這就需要我們醫生練就一雙火眼金睛,具有透過疾病現象看透本質的能力,我們需要不斷的學習、思考、沉淀、提升。
目前,我們正處在這樣一個提升自我,發展中醫的好時代。2021年5月1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南陽市考察調研時,對中醫藥傳承發展,進行了一次全方位“把脈”。他說“過去,中華民族幾千年都是靠中醫藥治病救人。”著眼于當下,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后,在沒有特效藥的情況下,中國篩選出的“三藥三方”,被推薦為中西醫結合治療新冠肺炎使用。中醫藥積極參與全球抗疫,被多個國家借鑒和使用,成為疫情防控中國方案的一大亮點。
今年3月,太康疫情期間,程院長第一時間組織我院中醫藥專家認真研討,從傳統中醫角度辯證論治這次疫情特點,優選組方,,由制劑中心精心準備優質藥材,組織人員加班加點生產預防新冠口服液9萬余瓶,有力支援了這次抗疫,獲得了市領導和人民群眾的高度贊譽。
中醫藥發展的春天已經到來。我們要乘著黨的春風,奮發努力,不忘初心,砥礪前行,做好新時代的中醫人,用優異的成績向黨的二十大獻禮!
文字:董春英(肺病科)
圖片:董春英
編輯:李巖巖
責編:黎倩平
審核:孫 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