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援太康抗疫有感
3月22日晚7點,我突然接到王主任電話,以為是科里有急診手術。當主任說院里組建醫療隊支援太康核酸檢測時,我沒有猶豫,回了句“我必須去”。
于是第二天凌晨3點半,我來到門診樓前,換好衣物和同事們一起集結待命。天有點兒涼,風也吹著,隨著一聲吱吱的喇叭聲、史院長等相繼講話為我們出征送行,我銘記了領導的殷殷教導:聽指揮、守紀律、保安全、樹形象,同事們聽了很是提氣。
在去太康的路上,我回想了先前經歷過多次核酸檢測培訓,也有在川匯區做核酸檢測的經驗,一定能完成此次任務。又聽到徐寶麗隊長的一聲高呼“同志們!今天大家都起的早......”瞬間觸動了我的心靈,是的,我是“同志”,感覺仿佛到了延安,見到了那里的親人們!頓時一股勁兒涌上心頭,溫暖著我。
我們五點到達太康,徐寶麗隊長立即與接應的負責人聯系,迅速分解任務,三人一組。我們組分到了常營鎮常北行政村,剛到那里便布置場地,準備好采集和防護用品。“展筱依帶著志愿者先熟悉流程,劉永準備用物......”楊小雨組長有條不紊地安排著。當地村民排成排、列成列,保持著安全距離。志愿者也各就各位、各司其職,時而維持秩序,時而穿梭于人群。我們三人小組穿好了防護服,很快準備工作就緒,掃碼、采樣、封管、封箱等有條不紊地進行著。由于穿著密不透風的防護服,組長叮囑我們,如果出現頭暈、惡心等不適癥狀,立即告訴她。我們三人堅持了五六個小時,直至現場的村民核酸采集結束。接著我們便挺進鄉間小路、前街后街,入戶給年邁多病、腿腳不便的村民采集核酸。在緊張有序地采集中,第一天結束了,第二天又緊鑼密鼓地進行著,第三天亦如是。第四天我們被派至城郊鄉塘坊行政村,在那里同樣是掃碼、采樣、封管、封箱。入戶采集的人數也較多,我和同事們規劃著路線,走街串巷,不漏一人。我們用腳步丈量著村里的路程,感覺每一步都很扎實、很有希望。
3月31日早,我們臨時接到去縣政府對面廣場再次集結待命的通知。這次來到了封控區——城關回族鎮大梁社區繼續戰斗。進行入戶單采,這次是兩人一組,我們吃飽早飯,準備好物資就出發了。由于樓內樓外、屋內屋外存在冷熱空氣界面,這對戴著眼鏡的我并不友好,鏡片上突然起霧使我視野一片模糊。機智的我不能被這點兒困難絆住,經過反復實踐,發現提前把鏡片沾水可以解決這一問題。經歷了爬樓、敲門、登記、掃碼、封管、封箱等流程后,腿部酸沉感似罐了鉛一樣。入戶采集結束后我感到身心疲倦,就圍繞附近的廣場散步走走。在這里的路邊,佇立著成列的宣傳牌,牌子上記錄著黨和人民在偉大復興中匯聚形成的精神力量,如井岡山精神、雷鋒精神、兩彈一星精神等。我在路的近轉角處猛然發現,有塊牌子上寫著抗疫精神,對其解讀為:生命至上,舉國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學,命運與共。一瞬間,我倦意全無,第一次感受到我正在做人們所敬仰的人。
其實,相對于我的大部分同志們,另一個情結泛起心頭——我也是太康人。每當從住處前往戰場時,我很榮幸有機會路過培養我三年的太康一高門口,很榮幸經歷在接聽爸媽電話時夸我勇敢的催淚時刻。
疫情還在繼續,但勝利屬于我們,在最終戰勝疫情的那一刻,我想我們不會感到驚訝,因為本該這樣,除了勝利還是勝利。
2022年4月6日記于太康縣
文字:骨一科 劉永
編輯:曹亞丹
責編:黎倩平
審核:孫 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