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呼吸的八卦灸
八卦灸也稱為八卦臍灸器,是在中國中醫(yī)研究院針灸專家趙爾康教授的倡導下發(fā)明的。
八卦灸運用了易經八卦學說、經絡學說、臟腑陰陽、子午流注等中醫(yī)理論,同時結合了現代生物電、細胞學說、全息理論。
根據十二經脈這種分布規(guī)律,不難發(fā)現人體有一個天大的奧秘,陰經與陽經在手足交接。陽經與陽經交接在頭部;而陰經與陰經交接在腹部。根據中醫(yī)觀點:陰屬寒,寒則凝的定律。腹部是易寒凝的部位,長久以往寒、濕、痰、瘀積于腹部,阻塞經絡,導致經絡堵塞,氣機升降不暢,嚴重影響腹部經絡運作,乃至久積成病。
八卦灸作用于腹部,主要是針對臍部施灸(灸者宜平躺,放松身體,體驗灸熱傳感)。從中醫(yī)的角度來說,五臟六腑與腹部有密切的關系,人體的軀干分為上焦、中焦、下焦三個部分,而腹部包括了中焦、下焦兩個部分,包括了脾、胃、肝、膽、腎、膀胱、大腸、小腸、女子胞等許多重要的器官。
而上焦所包括的心與肺又與腹部息息相關。十二經脈的經別也從腹部經過,與臟腑相接。在腹部循行的經脈有任脈、脾經、肝經,腎經、胃經、膽經等。帶脈束腰一周與督脈、膀胱經相連,在腹部分有很多區(qū)域,對應人體的各個部位。臍位于人體體表正中心,處于樞紐位置。
它在任脈上,前后對應的命門也是大穴,在督脈上。這兩脈一個是陽脈之海,一個是陰脈之海。臍周圍也分布著豐富的血管和神經,更能很快地把艾灸能量反饋到人體內的各內臟和組織。
方法
八卦灸在腹部行一定時間和一定量的艾灸,予刺激任脈、腎經、脾經、胃經等腹部相關穴位,以達到祛除體內寒氣,溫經通絡,消瘀散結,防病保健等作用。結合子午流注理論,在施灸時選擇時間,也能起到更好的施灸效果。
適應癥
中風病所致氣虛乏力,大小便失禁,呃逆,寒凝型胃脹胃痛,腰痛病,盆腔炎等。
禁忌癥
外感溫病,高熱,陰虛內熱,實熱證,婦女經期,傳染病,腹部皮膚受損,皮膚病等。
灸后多飲溫開水,以平衡灸熱,同時以利排泄毒素。
康復科 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