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人善舉】周口市中醫院——好人故事(五)
人善舉——愛崗敬業篇
徐良俊,全科醫生,本科學歷,從事普內科24年。
感人事跡:到了中午下班時刻,突然來了一位步履艱難、表情痛苦的老人,說心臟病發作,要找徐醫生看病。忙了一上午的徐醫生,還沒顧得喝口水,立即穿上了剛換下的工作衣,快步走到老人身邊,先扶他坐下,拿起聽診器、血壓器開始仔細的檢查,然后又耐心的詢問病人怎么不舒服,隨后安排病人家屬辦好入院手續。由于病人家庭條件困難,徐醫生來到護士站跟值班護士說:“要給找個最便宜的床位”?;颊呒覍龠B忙說感謝!徐醫生微笑親切地對患者說:“你的病沒什么大事,配合治療,住院觀察一段就好了,心理上不要緊張,有什么需要盡管給我說,這是我應該做的?!碧幚砗冕t囑,等病人輸上液體,病情穩定后徐醫生才默默地離開。
工作20多年來,徐醫生從沒休息過雙休日和節假日,一年365天,總有350天以上是在醫院度過的,加班加點已成為習慣。他始終視患者為衣食父母、為兄弟姐妹,為患者提供優質高效規范的服務。用徐醫生的話說,“周口市中醫院就是我的家,同事、患者就是我的家人。”他刻苦學習,踏實工作,曾兩次代表醫院參加全市急救比武大賽,均獲個人單項第一名,2016年,代表紡電社區服務中心參加全市全科醫師知識技能比武大賽,榮獲個人第一名。多次受到同事和患者的好評。
上榜理由:作為一名醫生,他堅持用簡單、有效的治療方法,在較短的時間內解除病人的痛苦。堅守醫者的信仰,無愧生命的托付。他的口碑讓人們爭相傳頌,他的妙手讓患者涅槃重生。
凡人善舉——孝老愛親篇
張冬梅,主管護師,本科學歷,現為患者服務部工作人員,在臨床工作二十多年。
感人事跡:張冬梅的愛人在家中排行老大,他的弟弟和妹妹都在外地工作,由于愛人工作忙,每次都是冬梅陪著婆婆公公去北京、到蘭州看望兒女。路上細心照顧公婆的衣食住行。偶爾不陪著去外地,也會負責車接車送公婆,無論幾點的車次,哪怕是深夜12點或者凌晨三四點,從來沒有讓婆婆下車看不到人。那一次從蘭州途徑漯河的火車是凌晨4點,因為有霧,怕去晚了高速封路,冬梅和愛人凌晨1點多鐘去漯河接婆婆,平時幾十分鐘的路,走了兩個多小時,婆婆見到他倆心疼得默默拭去眼角的淚花。
冬梅是蕓蕓眾生中普通的一員,她用自己的行動把“如何做一個娘家的女兒,一個婆家的媳婦”做到了極致。因為她清楚的記得:回家的路邊哪個臨街的集市蓋起了新的高樓;哪個村莊的路口種著一株合歡;路邊哪個池塘深秋的時候,有白色的蘆葦在風中搖曳;回家的路上哪里地段路面不平整,有多遠------二十五年來,春天,他們一路采擷明媚的春光帶回家與父母共享;夏天,他們在清脆的蛙鳴中披一身星輝回到城中;秋天,他們共同歡度中秋佳節,和父母一起品嘗豐收的喜悅;冬天,凜冽的北風也無法阻擋他們回家的腳步。
上榜理由:《兩個父親的父親節》是我們學習的榜樣,為父母補辦一個莊嚴的婚禮是我們學習的標兵,還有陪伴、安慰、釋疑、傾聽,讓老人感受到來自兒女的關愛和親情。
凡人善舉——孝老愛親篇
李超凡,男,本科文憑,現為急診科司機,參加工作1年。
感人事跡:“百善孝為先”,是人們時常掛在嘴邊的話,卻蘊含著人世間最偉大的愛。從小就跟著姥姥和老太長大的李超凡,對兩位老人有著濃厚的親情。
由于家人在外地工作,李超凡就主動承擔起照顧兩位老人的職責。記得那是凌晨1點多,正在熟睡中的他被老太的呼喊驚醒,已96歲的老太腹痛難忍,超凡急忙起床帶著老太去醫院進行檢查,原因是老年人胃動力不足,食物未消化,導致腹部劇痛。協助老太吃藥后,他又為老太輕揉腹部,攙扶著老太走走路,幫老太拍拍背,直到凌晨3點老太才安心入睡。
姥姥今年也有78歲的年紀,平時睡眠質量不太好,有一段時間皮膚過敏,奇癢難忍導致無法入眠,下夜班的他,回到家中也顧不上休息,就立即到醫院為姥姥拿藥。人們常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兩位老人已經成為李超凡心中最珍貴的寶。
上榜理由:他是中醫人普通的一員,也是道德長空讓人敬仰的超凡青年。他用金子般的孝心,詮釋著人間真愛,用最樸素的方式,闡述了孝老愛親的真諦,書寫著孝行天下,大愛無言的詩篇。